2025年07月21日
来源:环智云创公众号
7月19日至21日,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制造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产教融合发展,共筑智造生态”为主题,汇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领域的院校专家、行业精英与企业代表,共探智能制造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浙江双环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总监、环智云创副总崔永龙受邀出席,并发表《理实共生育训融合——职业教育全链路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专题报告,从企业视角分享了破解产教融合深层次难题的实践经验。

崔永龙详细阐述了双环传动数字智能化制造人才的核心解决方案——以数字化平台为纽带,打造“理实共生、育训融合”的职业教育全链路人才培养体系。
顶层设计先行,拒绝“信息孤岛”
“无论是企业数字化改革,还是学校实训体系建设,都必须业务先行、顶层设计先行。”崔永龙强调,许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根源在于缺乏系统规划,盲目引入设备或课程,最终形成“信息孤岛”。双环传动的实践证明,需先梳理学校专业特色与企业生产需求,再构建适配的数字化平台与课程体系,避免被供应商“牵着走”。
任务源于生产,教材“脱虚向实”
依托环智云创搭建的SAAS化云端平台,双环传动将新能源齿轮加工、智能产线换型等真实生产任务,转化为可教学的课程资源。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组成“双师团队”,共同编写教材、设计实训任务,例如将“1小时内完成齿轮产线切换”这一企业标准,拆解为“设备参数调试”“机器人节拍优化”等模块化训练项目,让学生在校即可接受与企业一致的技能训练。
平台赋能教学,实现“闭环管理”
环智云教育平台实现了“任务下放—过程监控—评估反馈—迭代优化”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教师通过平台下发实训任务,学生在设备终端接收并操作,系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操作步骤等数据;实训后,平台依据企业标准自动评估,生成技能画像,精准指出操作短板。“我们不看文化课成绩,只看实操能力。”崔永龙介绍,通过平台选拔的优秀职业院校毕业生,入职即可快速胜任岗位。
聚焦综合素养,培养“管理型技工”
区别于传统技能培训,该体系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分组实训、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模式,强化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结合智能产线运维、数字化管控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这正是企业基层管理干部的核心素养。“我们要的不是只会操作机床的工人,而是能成长为车间主任、厂长的潜力人才。”崔永龙说。

行业启示:产教融合需“真融实合”
崔永龙的分享引发与会代表强烈共鸣。他在报告中直指当前部分校企合作的形式主义问题:“有些学校请企业上课,学生睡倒一片,拍张照片就算完成任务,这不是做实业的态度。”他强调,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真融实合”——任务要来自企业,实训要对接生产,评价要对标岗位,才能破解“学用脱节”难题。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制造技术专委会主任龚方红在总结时表示,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智云创的探索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企业方案”,对推动机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211